梦想文学网 > 金匮盟 > 第一百四十四章 黑面大王

第一百四十四章 黑面大王


  中国的民间故事里有好多污污污的细节。

  比如牛郎织女、七仙女董永,往往都有一个说法。

  “两人非常恩爱,结婚后三天三夜都没有下床。”

  你看这个表达多艺术,不说这小伙子从来没见过女人太没出息,而是说这俩人恩爱。

  有些习俗也从侧面证明了新婚头三天,确实有些事情比吃饭更重要。

  “三日入厨下,洗手作羹汤。未谙姑食性,先遣小姑尝。”

  这是唐人王建的诗,新娘子嫁过去了,头两天是不用做饭的,第三天了,才被要求露一手厨艺,不知道婆婆(这里的姑是婆婆)的口味如何,就把小姑子叫过来尝尝味道。

  直到今天,婚假的法定假日不多不少,就是三天。

  宋初也是如此,没有要事,不会去占用新郎官的假,张德均被派来传旨,一定是要事了。

  “这么早吗?”段美美听见张德均来传圣旨,吃了一惊。

  现在圣旨一到,徐咏之岂不是要饿着肚子进宫开会了。

  “我赶紧给你弄点吃的!”她扎好衣服踏上鞋子,心想着留张德均坐一下,好歹让夫君吃点东西。

  “不用了,”徐咏之穿好了官服,急匆匆地往外走,“张德均来叫,一定是大事,不能等。”

  没想到他才出房门,怜怜又站在门口了。

  “大人,用一点东西吧。”

  段美美一看,眼睛都直了。

  怜怜煮了面,但她没有用大面碗去盛,而是把四个小酒碗各盛了一碗面,每碗就是一根。

  两个小盘子里,放着四个小包子。

  段美美做面食已经是一流的好手了,但她蒸的包子都是饭碗大小,怜怜这包子,就跟小少爷徐宗谱的小拳头差不多大。

  徐咏之看看段美美,心中都是一样的念头:

  蜀地的妹子真是聪明伶俐。

  如果没有段美美之前的铺垫,只怕徐咏之立刻就要觉得这是个好姑娘了。

  徐咏之点点头,拿起面来,也不用馆子,一口一碗,把四碗都吃了——这面凉热正好,然后又是四个包子,也不用动筷子和手,吃下去就去接旨了。

  怜怜看着徐咏之的背影,脸上心里不禁也是一阵得意。

  这家的主母要是李连翘,怜怜今晚就被包成包子了;

  如果要是小贵,怜怜会被立刻找个好差事发到外地去;

  如果是田蔻蔻,怜怜会被立刻被骂一通,恐吓一通;

  总之没有哪个正妻愿意被丫鬟这么抢风头。

  但是段美美也太讲道理了。

  她虽然不愉快,但是想到确实徐咏之吃饱了上朝去了,她没法找这丫头的晦气。

  “我的份,有么?”段美美问道。

  那哪能没有呢,怜怜能被抓住这个把柄?

  “我去给您盛,这小碗用完了,直接用面碗可以吗?”怜怜一脸谦卑。

  明摆着告诉你男主人有特殊待遇,但你又挑不出来差错来。

  “我自己去盛!”段美美走下去了。

  马在叫,听声音,徐咏之骑了棕色的马出去了。

  尽管段美美把白马骑了回来,但他还是把白马留下了。

  他尽量避免和小贵用哪些看起来像一对的东西。

  “哥,是军情。”张德均在路上说。

  “看来是淮南了。”徐咏之说。

  “我不能多说,但你猜得很准。”张德均说。

  两人到宫门口存下了马,步行入宫。

  “禀报官家,徐矜来了。”张德均回报道。

  “新郎官,快进来!”赵匡胤说。

  屋里的人不多,赵光义沉着脸看着地图,赵普正在对赵匡胤说话,石守信是赵匡胤禁军里的右手,另外一个人,徐咏之认识,是羽林大将军李处耘,他在陈桥的时候也是主动站出来拥护赵匡胤,征讨泽州的时候也在赵匡胤身边作战立功,从小长在军中,今年四十多岁,年纪不大,已经是个老将了。

  “官家,臣来晚了。”徐咏之说。

  “把休假的新郎叫过来开会,是事态紧急了,怎么样,洞房还顺利吧。”赵匡胤难得开起了玩笑。

  “势如破竹,就像我宋禁军的风格。”徐咏之报道。

  “哈哈哈哈!”赵匡胤笑道,但笑容转瞬消失,“来看地图。”

  这是两淮的地图。

  “让正元(李处耘的字)给你讲讲淮南的形势吧。”赵匡胤说。

  “遵旨,”李处耘说。

  李处耘短胡子,一张麻子脸,他转头看着徐咏之:

  “咏之,春天的时候,你一直在对付上党,而我就是那个对付淮南的人。”

  这句话有浓烈的善意。

  李处耘是个聪明人,陈桥兵变那天,徐咏之带着队伍去劝赵匡胤做皇帝,李处耘是第一个带着兵跟上的,然后他就立刻去叫赵匡义和王彦升——这人就是这么聪明,没有给他安排任务,但是他眼里就有活儿。

  李处耘以前做的最露脸的一件事,是赵匡胤义社兄弟李继勋账下的时候,曾经在黄河渡口设卡抓住了契丹的间谍。

  遗憾的是,这个用头脑打仗的人,在柴荣那种自己猛冲猛打的皇帝麾下,没有什么太大的表现,不过在这几个月,他的反谍才能被用起来了。

  陈桥兵变之后,两个重镇是赵匡胤最担心的,一个是李筠的上党,一个就是李筠的扬州,一个有山西的骑兵,一个有两淮的物产,又都是宿将在占据,所以他一直就在安排徐咏之对付李筠,让李处耘去对付李重进。

  这俩老同事的风格完全不一样。

  李筠糊涂,别人一挑,他就要中计,又要连接外援,又不肯丢掉大周之臣的名分,最后被赵匡胤一鼓而下。

  李重进是毒辣,因为他是挑唆李筠的人之一。

  李重进是周太祖郭威的侄子,是比柴荣更亲的亲戚,一度被人们看做是郭威的接班人,只是到郭威死前,才命令李重进给柴荣下跪,定了君臣之分。

  这样的身份站出来“复兴大周”,和李筠南北夹击,赵匡胤一定会很难受。

  但问题在于,李重进太毒了,他想的就是让李筠去消耗赵匡胤的兵力,他去坐收渔翁之利。

  春天的时候,李重进曾经派了自己身边的亲信翟守珣去跟李筠结盟,但是翟守珣是个聪明人,而且,他认识赵匡胤和李处耘很多年了,他想都没想,就直接去找李处耘。

  “我不能直接请求进宫,你进宫去面圣,希望陛下能见我,我要汇报淮南的情况。”

  李处耘和赵匡胤一下子就获得了李重进的全部计划。

  赵匡胤想了想,问了问翟守珣:“我如果赐给李重进丹书铁券,他会愿意进京吗?”

  丹书铁券,又叫免死金牌,就是皇上的公开保证,以后不杀你。《水浒传》里的小旋风柴进家里有一份,可以免死罪。

  翟守珣想了想,说:“他不会的,他不会信赖陛下的。”

  赵匡胤点了点头,吩咐翟守珣:“你继续去见李筠。”

  “怎么,要放任李筠起兵吗?”翟守珣说。

  “对,李筠那边我安排了计谋了(就是徐咏之),你把李重进给你的任务执行完,回去之后,劝李重进按兵不动。”赵匡胤说。

  “臣明白了!”翟守珣领了计谋而去。

  “官家,李重进会听翟守珣的劝吗?”翟守珣走后,李处耘还表示了担心。

  赵匡胤一脸淡定:“这个人的本质就是这么鸡贼的,他容易犹豫,他的脑子很慢,又不愿意消耗,缺乏魄力,他会按兵不动的。”

  果然,翟守珣一劝,李重进就在淮南坐观成败了,一直到赵匡胤推掉了泽州,徐咏之招降了上党的队伍,他才慌张了起来。

  “不是消耗赵匡胤的兵马么?怎么宋军还越打越多了?”

  即使是这个时候,李重进也还有回头的机会。

  就在半个月前,赵匡胤派出了六宅使陈思诲带着丹书铁券去劝李重进进京。

  这个任务,徐咏之和张德均就曾经做过,只是他们劝的是李筠。李筠的手下大多不愿意反宋,而且徐咏之还有李守节的帮助和段梓守的保护,自己又武功高强,才一路从山西杀了出来。

  陈思诲没那个本事,也没有那个运气。

  李重进一度做好了进京的准备,但是左右都劝他,不要进京去送死,一来二去,李重进就下了决心,他囚禁了陈思诲,还想要杀死朝廷派的监军安友规,不过安友规是个老江湖,看见局势不对,带着亲信一路砍人杀出了扬州城,回到东京城报信。

  “大概就是这个局势。”李处耘讲述完了。

  “朕对李重进,是仁至义尽了,不光给了丹书铁券,朕也从来没有要收他的兵权,朕只是要求他移镇青州,到山东离我近一点,离敌人远一点,这个要求,真的不过分了。”赵匡胤颓然坐倒,他是真觉得自己的仁德不够,非常惋惜。

  “官家仁慈,李重进是自取灭亡。”赵普安慰着赵匡胤。

  “你经历过攻略李筠的全程,朕想要听听你的看法。”赵匡胤对徐咏之说。

  “两场仗很像,我们都有倾向于我们的内应,对方都犹豫不决,最终还是决定起兵,臣以为,无非就是派将、调兵、打援三事。”徐咏之说。

  “细细说,谁做主帅合适?”

  “这个主帅可以了解李重进,但更重要的是,要熟悉淮南,当年打南唐取淮南的,有三位名将,头一位的不是别人,就是咱们官家;二位的就是李重进,当年在淮南杀神附体,老百姓都叫他黑面大王,第三位是当年的先锋官石使相。”

  石使相就是石守信,他打赢了李筠之后加了同平章事,这是宰相的身份,节度使又是宰相,就可以称作使相,这就是文武两开花、位极人臣了。

  “使相是合适的主将人选。”徐咏之说。

  “我还以为你会推荐慕容延钊,你们的关系不是很好吗?”赵光义不阴不阳地接了一句。

  “陛下问的是谁适合,问的不是谁跟徐矜的关系好。”徐咏之说。

  “你是担心慕容打不过黑面大王是吗?”赵光义问。

  这话说得也太挑事儿了。

  怎么回答都会死,慕容老头对徐咏之不错,是老师的身份,你怎么回答?

  徐咏之不上这个当,他回到原来的话题上。

  “慕容将军的兵在恒州真定府,骑兵最强,调到淮南,不知道要动多少粮草。”

  “淮南多水网、有稻田,骑兵很难展开。”

  “石使相带的是归德军和侍卫亲军,这是官家亲领过的部队,有大宋最强的步兵,归德军就在宋州,从汴水上船,三天就能打下淮南重镇寿春,建立据点了,晋王细看地图。”徐咏之说。

  赵光义看看徐咏之,这小子越来越不好对付了。

  “呵呵呵呵,本王是考校一下,毕竟你是商人之子,怕你对兵法不熟悉。”赵光义又转向石守信,“对使相当主帅,本王也是很支持的。”

  “副将臣就保举王审琦、李处耘和徐矜了。”赵普开口说道。

  “准了。”赵匡胤点头。

  “打援那件事,咏之你再说一下。”赵匡胤继续问。

  “李重进一定在联结金陵(南唐),不过我在金陵的人明确告诉过我,金陵没有答应李重进,李重进答应割让江北十四州,但是这个土地,南唐没有兵力和决心守住。”徐咏之说。

  赵匡胤点点头。

  “如果我军如果打到扬州,金陵可能会因为压力而做出反应,所以应该事先派人去金陵,给他们提一点要求,也是让他们安心的表示,毕竟我们不可能这次就吃下南唐。”徐咏之说。

  “臣弟愿意跟江南联系,让他们出兵支援我们,从背后攻打李重进。”赵光义说。

  “不可!”李处耘失声叫道。

  赵光义的脸色一下子就变得特别难看。

  “这是我们的地,我们的百姓,让金陵的军马进来,那不是百姓要遭殃了么!”李处耘说。

  这个人虽然是个情报高手,但是实在太耿直了,他只忠于赵匡胤一个人,处处为他着想。

  “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少折损一些兵……”赵光义继续劝说着官家。

  “官家,我觉得晋王的担心有道理,精锐兵马不能损失,但从政治角度来讲,我们不能让南唐夹攻。”徐咏之说。

  “怎么?”赵匡胤说。

  “世宗皇帝是吊打南唐的,攻下淮南,如同摧枯拉朽一般,如果我们为了少一点损失,就跟这么弱小的敌人结盟,那我们要被后周的旧臣耻笑的。”徐咏之说。

  这话说得大家都一阵寒意。

  赵光义不爱听了:“什么叫后周的旧臣?”

  “晋王,想想看,为什么官家把咱们这些人召集在一起开会,没有张永德将军这样的老人?要知道张永德是最了解李重进的人,他们斗了好多年了。”徐咏之说。

  “因为他们有亲戚关系!”赵光义说。

  “因为我们都是陈桥那天在场或者接应的人,官家用我们的力量打赢反叛,天下的人们才会归心,就从这点,我们也不能用南唐的兵,去打自称大周遗臣的李重进。”徐咏之说。

  赵光义哑火了。

  赵匡胤点点头,徐咏之懂他,本来不说破最好,但是赵光义非要挤兑着徐咏之说出来,老二真是让人头疼。

  “一旦欠了李煜的人情,用了他的兵马,以后就很难去征讨他了。”徐咏之说。

  这也是现实考虑,赵普听了也在点头。

  “你是为了自己尽快报仇吧。”赵光义已经有点人身攻击了。

  “徐矜只知道为大宋打算,不拿下南唐的土地,拿什么去收复燕云十六州?涿州是晋王的祖籍呀。”徐咏之说。

  赵光义一看辩不过徐咏之,也是一肚子气,就决定给他出个难题:

  “那我问你!不借金陵的兵,说的轻巧,你,有船吗?”

  


  (https://www.mxgbqg.com/book/99957983/543336319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mxgbqg.com。梦想文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m.mxgbqg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