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想文学网 > 降帝 > 第一百零二章 秦淮趣事

第一百零二章 秦淮趣事


着实,这“发誓”被说成了“发四”,你也不得不让人怀疑你是不是真心的,总觉得有那么一股玩笑意味藏在其中,特别是阿赵驾车之时,脸上总还浮现的那种笑容,更加让人不能相信他这“发四”是出自真心的。

  李从恪也懒得再和阿赵计较了,重新坐回了马车里,瞧着早些时候,阿赵去集市上买的干果之类的吃什,李从恪情不自禁地笑了笑。

  阿娣,是个很好看,性子也好的王妃夫人呢!

  喜欢吃一些外边小摊上的零嘴,总也是吃不够,府里的嬷嬷常常约束阿娣,不让她偷偷跑出来买这些吃的,,后来,被说教的有些怕了,阿娣就干脆偷偷叫自己身边能出府的人买给她吃。

  她也极是喜欢跑出来玩耍,去秦淮河畔听那些歌女唱着小调,夜晚去看河灯,下雨天也喜欢去听雨楼看雨,听雨,去看那些自称才子的斗诗。总之,外边有什么好玩的,她都想要去看一看,嬷嬷们自然不许,她这一次没有办法再让旁人给她将这些带回来,于是,便每日缠着李从恪带她出去玩。

  每日去外边玩,即使是李从恪有心,但也是无法实现的事情,这半个月忙碌了起来,就很少有时间带着阿娣出去了,阿娣生气,李从恪的日子自然不好过,每日都要提心吊胆的。

  世人都道燕王惧内,可不曾想着齐王也是十分惧内,只因燕王的名声太响亮了一些,将齐王风头完全盖了过去,齐王惧内的名声甚少有人知道罢了。

  人们很少知道,李从恪倒也乐得自在,在外说着自己惧内,怎么也不好听,以自己这性子,或许也要羞愧至死。

  为什么惧内,大概是和燕王同样的理由吧,李从恪笑了笑,怀中紧紧抱着那十几个油纸袋,想要尽快见到阿娣。

  ………

  李双双回来的时候,天已经大黑了,在平安县衙上职的熊大也早已经回来了,一见到李双双进门,就一阵数落,说李双双不好好照顾少爷,只顾着自己一个人玩,而且今日还不将熊二带去,万一有个什么危险,那可在怎么办。

  李双双双手堵着耳朵,在熊大的唾沫星子当中回了屋,见到了早已经酣睡在床上的李从嘉,看上去像是半醉半醒着的,嘴里咿咿呀呀地不知在说些什么。

  今日尽兴,李双双没等着和李从嘉一起回来,听谢绣娘说,老先生和李从嘉一早就被送回来了,连带着醉的不省人事的王谢也被抬回了王家。

  李双双想着,即是醉了,也不用自己陪着了,就和谢绣娘听了一下午的书,晚些时候又去逛了街,这才依依不舍地回来,一回来,就听熊大在那巴拉巴拉说个没完,极是讨厌。

  “李双……双……你是个大……傻瓜瓜……我是个……”

  听着躺在床上的李从嘉,嘴里断断续续地说着一些话,李双双有些无奈,以前在长安,少爷也总是这样,两杯就倒,有时一觉睡到天亮,有时夜里翻来覆去,会说着一些醉话。

  李从嘉半蜷着身子,紧紧地搂着被子,屁股撅着,嘴巴嘟嘟的,一直说着话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“我是个……苹果!了……嘿嘿”

  好吧,李从嘉现在像个傻子一样,嘴里嘟嘟囔囔地说不清楚话,非得说自己是个苹果……

  哎……李双双一阵无语,上前将李从嘉偌大的身子摆正,盖好被子,又用热毛巾给他擦了擦脸,期间,李从嘉不停踢着自己的被子,仰着脑袋像一只高傲的大公鸡一样,到处乱动。

  “就不能安生些吗?”李双双长叹一句,坐在床沿上,直扶额叹息,今夜注定无眠呀!

  …………

  今夜注定无眠的还有一人,待天色渐黑,齐王府中驶出一车架,驾车的依旧是早些时候多嘴的阿赵,有些不同的时候,阿赵因是替夫人办了事,得了赏钱,虽是晚上也要驾车出去,但也是精神十分,较白天驾车之时,话更多了。

  路上,阿赵的嘴像个漏勺,喋喋不休说个没完,换了一身衣裳的齐王李从恪坐在车厢里,直掩着面叹息不已,他不爱听并不打紧,有人喜欢听阿赵说话那就行了,这喜欢听阿赵说话的人,还偏偏是李从恪得罪不起的人物,如今,身外显赫的齐王也只得忍着,一路上听着阿赵说个没完。

  李从恪不明白阿娣为什么喜欢听阿赵说些废话,一些没有任何用处的废话。

  也同样不理解阿娣为什么非得晚上出去逛街,而且还要去甚是拥挤的秦淮河畔。

  走了一会儿,阿赵将王府的车架停在了距离乌衣巷还有些距离的路边,并说着:“夫人,车再往前走,就不好走了,人甚是多,这往前的路段景色也甚好,不如下车与王爷走过去,一路上还能瞧见许多新奇的玩意儿。”

  车里的阿娣听了,点了点头,拉着李从恪下了车,踮脚朝前望了望,回头对阿赵说:“我与王爷去逛逛,你就不要跟着了,若是无聊,便去茶楼里听人家说书,切记,勿要饮酒,回来时,我们自去茶楼里寻你!”

  按理说,身为王妃的阿娣是不需要向一个驾车的随从说这许多话的,可也不知怎的,阿娣每次出门,都将将诸事交代清楚,不厌其烦地每次都交代着。

  有一次李从恪问阿娣:“为何要这么做?”

  阿娣答道:“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无聊,但碍于身份,都要恪尽职守,所以我想给他们找些其他的事情做!”

  给了阿赵些散碎银子,叫他去茶楼里听书,阿赵得了赏钱,撒腿就没影了,还没等着李从恪再交代两句,阿赵就跑着冲进了人群中,老远都能听见他的笑声。

  二人目睹着阿赵攥着些散碎银子,朝前方跑去,或许这个时候,他比任何时候都高兴吧!

  李从恪回身瞧了瞧阿娣,瞧见了她脸上的笑,宠溺地摸了摸她的头,轻声道:“我们也走吧!”

  其实,今夜出来游玩,府里的嬷嬷们是不许的,但总也奈何不了一家之主,偏偏齐王又宠溺王妃,即使嬷嬷们再不许,齐王还是带着阿娣出了门,惹了门口的嬷嬷们一阵子担忧。

  牵着阿娣的手,二人慢慢地走在街道之上,阿赵说的没错,这景色不错,行人还不多,有灯挂于河畔之上,一直延续到街道尽头。

        街道两旁,多是商贩,卖着各种小玩意儿,博人眼球,尤其吸引小孩子,总是嚷嚷着自己的父母给他们买,二人也只随意看着,并不上前,这些玩意儿也只是图一个乐,看看就好了。

  越往前走就越热闹,每晚都是如此,金陵城是没有宵禁的,晚市连接早市,生意不绝,才注定金陵富裕无比。

  这项开明的举措倒也不知道是谁提出的,南唐立国数年后,方才施行,一开始,怕有贼人趁着不宵禁的这段时间出来作乱,官府每每都要派捕快前来巡视,可时间久了,便发觉,这些捕快的作用并不是很大,百姓该上街的还是要上街,贼人瞧着这段时间街上捕快甚多,也就不上街捣乱了,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,晚市之中,都没有一桩案子发生。

  到了后来,晚市成了金陵城最热闹的时间,一条街上也只有四五个捕快在巡逻,处理处理日常纠纷罢了,反正,总之夜市制度开启之后,并未引起多大的乱子,反而是这赋税较往年还上涨了不少。

  朝中大人们瞧了,原先反对的,中立的,一时不说话了,反而是那些一开始就赞同夜市制度的官员个个趾高气扬,说自己有先见之明。

  到了如今,这夜市愈发热闹,吃酒作乐处,瓦子傩戏表演处,还有相扑,海外商人也常常展示海外风情,但最热闹的还是当属秦淮河畔的清倌佳人,每每出面卖唱弹曲,都要引得阵阵喝彩。

  如今这还未到核心地段,河上已有游船了,皆是些相貌绝色的女子在卖弄风情,倒也和那青楼里的没什么分别,只是贵了些,若是到了核心地段,那些姑娘可不靠出卖色相挣钱,人家姑娘有的是本事,就拿云清舫的陈圆圆举例,这河畔上还没有哪一家能盖过其风头,陈圆圆相貌绝佳,但更引得诸位贵人注意的便是她的才气和她的琵琶,自然还有她高超的棋艺,有传闻道,有一远来贵人千金与陈圆圆下了一局棋,下完之后就疯了。

  说起来也真是可笑,下完一局就疯了,也不知道是拜服在陈圆圆的棋下,还是在与陈圆圆下棋之时,钦佩气其人,拜倒在姑娘裙下。

  这总也说不清楚,总之,那是一个妙人,成名之后,就很少出来卖艺了,若有幸见陈圆圆从船舫里出来,那便是三生有幸了。

  还有便是清平舫的张小山姑娘,张小山姑娘的成名之路,说起来也甚是奇异,怪异得很,清平舫本来就是一个草班子搭台唱戏的地方,但自张小山来了之后,就向高雅的方向发展,在这个时代,无非是诗词歌赋最为高雅,张小山一身子才气,似乎也只会填个词,可你别说,张小山的词堪称一绝,金陵无数才子甘拜下风,这事又传到了几位文坛大家的耳朵里去,拜读之后,虽然没有给出很高的评价来,但都道张小山的词不走寻常路,倒是开辟了一种新的文风来。

  好家伙,当是一家文风的引路人,光凭这个名号,张小山就可载入史册当中,与少产的词人不同,张小山写词十分随意,产量极大,几年间写了数百首,堪称一个奇迹。

  于是,清平舫这原本是草班子的地方,摇身一变成了高雅的代名词,引得无数才子趋之若鹜,张小山既不是国色天香的美人,也不会唱词谈琴之类的,但人家凭着才气硬是杀出一条血路来。

  


  (https://www.mxgbqg.com/book/48716998/47246029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mxgbqg.com。梦想文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m.mxgbqg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