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想文学网 > 大唐再起 > 第1294章印刷

第1294章印刷


  这样一想,李嘉颇有些自愧。

  果然,改革什么的,并不是上嘴皮碰下嘴皮出来的,还需要一番实践,才能得出真知。

  以管窥豹。

  县学如此了,那么地方上的秀才举人,那定然基本上是豪族的囊中之物。

  按照道理来说,那,寒门岂不是难得上升?

  面对疑惑,少年则直言道:“秀才举人甚少,我们县每次也才一两个,举人更少的很,河南府两年也才摊上十几人。”

  “寒门子弟,也能占几个名额。”

  李嘉恍然。

  秀才举人真的是大浪淘沙。

  因为这东西是永久性的,第一轮是豪族,二轮三轮,最后总会轮到寒门子弟。

  一旦有了缺口,自然就会源源不断。

  况且,那些豪族子弟进入功名系统,对于朝廷来说也是好事,这相当于融入了。

  有好有坏,李嘉心中颇有些沉寂。

  他当然不会奢望普通的平民百姓,能够占据秀才举人的大多数,但寒门占据多数,就显得极为适合。

  寒门,家有几十亩地,能够养活一个读书人,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。

  说白了,就是没落的贵族,世家的支系,他们知晓读书的重要性,所以竭尽全力地养个读书人。

  寒门只是相较于世家来言的。

  非要做个类比,就是明清的自耕农,美国的中产阶级,属于社会统治的中心。

  眼前的少年,也算是勉强是寒门了。

  寒门?大唐还有世家吗?

  李嘉摇了摇头,他随即道:“大唐,已经没了世家,也不能有世家。”

  “好好读书!”

  说着,李嘉挥了挥手,吴青很识相地拿出一个包裹出来,然后在少年的惊诧中,直接打开:

  只见,十三本黑皮线装书,叠成一块,摊散在桌面上,仿佛金子般闪烁,光亮。

  这些是足以传家的书籍。

  “这——”少年颇有些哆嗦。

  一整套十三金,在市面上价值百贯。

  而一亩中田,也不过三四贯罢了。

  “你我有缘!”李嘉淡淡的说道:“这些都是官修版,有句读断句,秀才举人试也是根据与此,比抄录好上许多。”

  “多谢郎君!”少年满脸感激涕零。

  他自然知晓其中的珍贵,不提金钱,光是这一套书,买都买不到。

  李嘉不以为意,勉励道:“好好读书,为国效力。”

  心中也有所得,李嘉迫不及待地离去,甚至有些落荒而逃。

  无他,实在是受不了这般的环境。

  虽然说村长所在,比较不错,但也是比较而已。

  围栏中,数只公鸡母鸡,慢走细跑,不时地叫唤几声,拉出粪便出来。

  不远处,则是高栏的茅房,半破的门遮掩着,一边则是猪圈,哼哧哼哧地啃食着,有野菜野草。

  甚至,小孩闹不住,就直接对着食槽,直接蹲拉起来,也不怕猪啃了屁股。

  院落中的污秽,似乎明目张胆,即使是在冬日中,也隐隐散发的臭味。

  自穿越而来,就是富家子弟,习惯了洁净,怎么能忍受这般的污秽,他已经强忍多时了。

  狼狈而出,李嘉迫不及待地回到了马车,狠狠地吸了几口气,忍不住地感叹道:“民生多艰,百姓多苦啊!”

  一旁的吴青当然知晓眼前皇帝的心思,他强忍着心中的笑意,这才配合道:“陛下所言甚是,岂止是书籍,就连吃住,都是极为简易,污秽的。”

  “你说的也有些道理。”

  李嘉点点头,接过话题,说道:“病从口入,吃住的地方那么,那么,污秽,怎能不多病多灾?”

  直到这时,这位皇帝也意识到,一场卫生运动,也迫切地需要展开了。

  只是,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,着实难弄啊!

  心中过了一遍,他终究是放弃了。

  “去县学看看!”

  皇帝轻声道,声音颇有些疲倦。

  随即,马车又继续行进,来到了县城。

  入城税,人头一个铜钱,牛羊等,五志十钱不等。

  李嘉看了一眼,其胸前写着两个大大的转运二字,他就立马知晓是转运使司衙门的人。

  偃师县作为京畿县,颇有些繁荣,但一纵一横两条街,满是商铺,能解决了一切。

  自然,坊市之分,就不存在了。

  就如同后世一般,有钱的部门建筑最为显著,李嘉一抬头,就是转运使司衙门,比一旁的县衙还要气派。

  隔壁矮小一截的,则是通判衙门,巨大的登闻鼓,极为显眼。

  再旁边,就是巡检衙门,

  至于县学,则是一个三进的小院,牌匾上偃师县学四个大字。

  李嘉眯着眼睛一看,字不错。

  至于大门,早就已经关闭。

  “怎么不开门?放寒假了?”

  说着,皇帝就突兀地笑了起来。

  吴青弄不懂笑点在哪,但也赔笑着:“冬腊月,县学应该是没开。”

  随即,派遣手下去打听了一番,书店老板言语,说县学一年只在三,四,五,六,七,八,这六个月办学,其余的时间都大门紧闭。

  而且,每月也只上十天课。

  问道为何这般少,直言,没那么多先生。

  李嘉闻言,沉默了。

  这话在理啊!

  “回去吧!”

  皇帝心情有些差了。

  县学延请名师,但哪里比得上那些豪族的高价先生,寒门渴学,但教学资源却十分费劲。

  县学的作用,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。

  回到洛阳,李嘉一个人待在书房之中,苦思冥想,终于写出一个字——印刷术。

  明清时期,为何读书人极多,就在于科举只考四书五经,考试的格式都固定了,一切去繁就简,造就了大量的寒门子弟。

  当然,四书五经还得包含朱子注释。

  即使如此,印刷术的普及,让每本书的价格,降到了数百文,甚至数十文。

  活字印刷一直被宋吹津津乐道,但迁活字,如同磁悬浮列车一样,太过于昂贵。

  到了明朝,印刷术大为进步,木活字应运而生。

  木活字,与铅活字,以及锡活字、泥活字相比,更加的廉价。

  甚至有套刷,也就是多色彩书本,比如正文为黑字,朱字注释则为红字,然后色彩的多样化,造就了春宫图的活跃……

  如此,书籍真的开始普及了。

  “改进印刷术——”


  (https://www.mxgbqg.com/book/22138/654560069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mxgbqg.com。梦想文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m.mxgbqg.com